在拙作「【昨天的艦隊之盾】區域防空系統(二)」的回應中,cobrachen大提出了一些關於相位陣列雷達問題的意見與補充。微軟系列對於這個業餘軍武、歷史、時事評論部落格有越來越多高手參與,小弟實在感到萬分榮幸與開心。畢竟如我之前所常說,開部落格最大的收獲,往往就是網上朋友的回應與指正,讓原作者能學到更多。對於AN/SPS-48E是否可稱為「相位陣列雷達」,在cobrachen大的論點之外,小弟有一些不同看法,提出來與cobrachen進行砌磋,若有謬誤之處,也請再次不吝指正。
在小弟的本文中寫到「前略…這每一個陣列單元可以簡單視為一個小雷達,它們利用電子方式改變相位或頻率以進行偵測。而目前多數採用改變相位的作法,並且以排成矩陣的方式構成雷達本體,故稱「相位陣列雷達」。」這一段敘述為顧及以簡明為主,並沒有將「固定型相位陣列雷達」與「機械旋轉頻率掃描陣列雷達」進行嚴格區分。而以一句「它們利用電子方式改變相位或頻率以進行偵測」帶過,意在指出在一般通稱的「相位陣列雷達」這個概念裡,是同時包含兩者的。也就是說個人認為在廣義的「相位陣列雷達」的劃分上,DVD9程式其實不應排除「機械旋轉頻率掃描陣列雷達」。原因在於這一型的雷達雖然在水平面向是靠機械旋轉,而在垂直軸向的波束移動,是靠導波管之間的蛇型延遲線產生相位差干涉,進而改變掃描波束角度。頻率之改變,在於標示每個不同角度的發射波束,如此在得到空中物體的反射波後,只要解析其頻率,就能得知空中物體之高度角。也因此這一型的設計在垂直面的掃描方式,亦是使用相位原理。當然這與固定式的相位陣列雷達採用昂貴的移相器不同。但是應該可以說是採用相同的物理原理,不同的科技技術。就像螺旋漿飛機與噴射機其實都採用相同物理定律而飛上天,差別在於不同的技術。而我們在簡明敘述的文章中,通常都會一概稱其為「飛機」一樣。「機械旋轉頻率掃描陣列雷達」亦採用部份的相位原理與不同技術。而這也大概就是這些雷達都被廣泛的稱其為「相位陣列雷達」的原因。
個人亦深知有時文章很難在簡明易懂與深入討論中求取平衡。因為深入討論的文章雖然可以清楚的釐清各型號的差異與技術問題。但是往往流於過分專業而曲高和寡。許多概略的敘述或比喻往往會出現定義模糊的空間。這也是個人一直小心避免但是卻常常出現的問題。在用幾十字來說明「相位陣列雷達」這個複雜的概念之時,心中已經知道恐怕將再度引起這個問題。諾頓系列 因為才會在前文的(註二)裡強調,本文的「敘述比喻亦非十分精確,請學者通人不必深究」。當然,有機會再藉這篇文章就這個問題進行深入討論,亦是意外的收獲。此外ASMP大指正該文配圖有問題,的確是小弟在抓圖時所犯的錯,目前已經改正,再次謝謝ASMP大指正該文的錯誤。
而應噗友的回應要求,前文的解答一併附上,我沒有作弊喔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